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6801-6850题)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6801-6850题)
6801.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拘役。()
【答案】B。拘役是刑罚方法,以刑法为依据;而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故本题说法错误。
6802.为了方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学术论术的梗概,摘要中可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答案】B。摘要中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故本题说法错误。
6803.“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历史上最早将四川称为“天府之国”的是()的《隆中对》。
A.刘备
B.陈寿
C.司马相如
D.诸葛亮
【答案】D。“天府”本是官职,主要掌管国之重宝,后被用于形容富庶之地。秦朝时蜀郡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并且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被称为“天府之国”。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历史上最早将四川称为“天府之国”的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故本题选D项。
680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B。1901年9月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我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故本题选B。
6805.高房价、高医药费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由于远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人们只好在近期扩大储蓄,以规避可能的社会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状况()。
A.将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
B.是居民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的表现
C.将增加银行储蓄,促进金融业发展
D.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生产发展
【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积累、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当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的积累扩大,虽然为社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资本,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高积累将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扩大。
6806.月食发生时()。
A.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B.太阳在月球和地球之间
C.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D.是在新月的时候
【答案】C。日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在月球身后的地球无法直接被太阳照射,处于本影区的观察者看到的是完全被遮住的太阳,就是日全食,处于半影区的观察者只能看到部分遮住的太阳,就是日偏食。当月球离地球较远时本影的距离达不到地球,就产生了一个本影投射区,月球将太阳中心遮挡住,这时的现象叫日环食。
月食是指地球在太阳月球之间,从地球上看不到月球上阳光的反射,也就是说地球的影子投在了月球上,在半影区能观察到月偏食,在本影区能观察到月全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只在满月时发生,没有月环食。
6807.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答案】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继土地改造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后,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6808.推动人类进步的决定力量是()。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适合生产状况
C.人类知识的增长
D.优越的地理环境
【答案】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决定力量。
6809.每年阳春三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都要如期召开两会,这里的两会指()。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职工代表大会
③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④全国人民政协会议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B。“两会”代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④正确。
6810.我国法规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应该主动公开。某市退休警察赵某登录市政府官方网站,申请包括养马成本在内的该市女骑警有关支出信息公开。下列最能支持赵某申请合法的理由是()。
A.当前该市警察的待遇普遍较低,警员编制也不足
B.女骑警被市民认为是典型的面子工程,观赏意义要远胜于执法属性
C.纳税人的钱应该珍惜,应该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D.女骑警编制开支等相关信息,涉及该市市民的公共支出
【答案】D。题干指出我国法规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应该主动公开。要使赵某申请信息公开合法,就要保证该信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ABC三项均不符合要求。D项指出赵某的申请涉及该市市民的公共支出,符合我国法规规定,最能支持赵某的申请。故本题答案为D。
6811.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提升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A。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812.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何种客体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简单客体
【答案】B。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把犯罪分为十大类。同类客体是某一类犯罪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或者说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故选B。
6813.“纪要”指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会议的报告、讲话、发言以及所讨论的问题等具体内容进行现场记录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案】B。本题考查公文的种类。“会议记录”才是指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会议的报告、讲话、发言以及所讨论的问题等具体内容进行现场记录而形成的书面材料。而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记录是记录会议的始末及细节,纪要则是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题干混淆了会议记录和纪要的概念,故本题错误。
6814.“公文份数序号”是指印刷若干份不同文件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
【答案】B。本题考查公文的格式。份号即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一份文件一个号,依次流水编列,以便查对和清退。故本题错误。
6815.主送机关是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答案】B。本题考查公文的格式规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9条规定: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是指抄送机关,故本题错误。
6816.市场经济越发达,把诚实守信作为契约道德的核心范畴和交易规范性要求就越低,越要求用法律的力量解决问题。()
【答案】B。本题考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市场经济越发达,把诚实守信作为契约道德的核心范畴和交易规范性要求就越高。故本题错误。
6817.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使用什么手段,只要帮助别人脱离了困境,解决了苦难,就是助人为乐。()
【答案】B。本题考查对助人为乐的理解。助人为乐要有善良的动机和出发点;出于个人私心杂念,或仅仅为了获得报偿而去帮助别人,都不能算助人为乐。故本题错误。
6818.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答案】A。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升、知识更新情况;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故本题正确。
6819.根据《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处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受案范围主要是: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因辞职、辞退、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
【答案】A。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根据《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处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受案范围主要是: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因辞职、辞退、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辞职争议,包括单位不给职工办理辞职手续的争议、单位不给职工接转人事档案的争议、辞职人员与单位关于培训费的争议等。辞退争议,包括辞退条件方面的争议、辞退程序方面的争议、有关辞退费的争议等。履行聘用合同的争议,包括因订立、执行、变更、解除、续订、终止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以及单位与职工双方虽然没有签订聘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聘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等。故本题正确。
6820.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答案】B。本题考查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规定: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上级”提请审议事项,故本题错误。
6821.请示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之内的事。()
【答案】A。本题考查公文的撰写。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请示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故本题正确。
6822.上行文不需要标注签发人姓名。()
【答案】B。本题考查公文的格式。《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9条规定: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故本题错误。
682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A.2030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5年
【答案】B。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本题答案选B。
6824.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A.全面参与、全面管理
B.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C.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D.广泛参与、共同进步
【答案】C。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C项正确,故选C。
6825.《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矣。”意思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之理已经由天赋予“我”,在“我”的身体里已完全具备了。这一哲学命题属于()的观点。
A.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答案】A。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万物皆备于我”,认为“我”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6826.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这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通过题目当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等词,可以看出着重的是内因的作用。BCD三项与题目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
6827.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过:“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主次矛盾的相互依赖和影响
C.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答案】D。“简单”与“不简单”,“平凡”与“不平凡”本是一对矛盾,而“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体现了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为D。
6828.“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下列诗句与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答案】A。“空白效应”体现的是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依赖另外一方的存在。跟其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则是A选项。B选项体现的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C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D项体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故本题答案为A。
6829.以下选项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是()。
A.哲学
B.宗教
C.语言学
D.艺术
【答案】C。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语言学属于非意识形态。故本题答案选C。
6830.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相对运动
B.静止
C.运动
D.有条件运动
【答案】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故本题答案为C。
6831.商品的自然属性指商品的()。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答案】C。本题考查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有用性,即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价值存在于商品体内,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要能够交换就必须有用,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6832.邓小平理论是在()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战争与和平
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独立
D.团结与统一
【答案】B。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故本题答案选 B。
6833.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爱国主义
【答案】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故本题答案选 D。
6834.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
A.崇尚宪法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D.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答案】C。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835.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答案】C。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683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党的十七大
【答案】B。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关键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6837.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
A.目的
B.手段
C.动力
D.前提
【答案】C。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故本题答案为 C。
6838.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是全党同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力量”来源于()。
A.军队
B.加强党风建设
C.人民群众
D.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答案】C。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证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故本题答案为 C。
6839.正式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的是哪次会议?()
A.中共十五大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十六届三中全会
【答案】B。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考生应注意区分题干中问的是“写入宪法”。故本题答案选 B。
6840.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视察,发表了南方谈话,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南方谈话的内容?()
A.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要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试验
B.着重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D。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南方谈话。谈话内容归纳为六个方面:(1)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清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要在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试验。(3)着重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4)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硬。(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6)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故本题答案选 D。
684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D。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本题答案选 D。
6842.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
A.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推动全球治理面向看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C.势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铜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D.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观
【答案】A。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故本题答案为A。
6843.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全社会兴起了创业创新的高潮这说明()。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社会进步的目的是创业和创新
C.认识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D.优秀人物决定历史发展进程
【答案】C。题干中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一种先进的认识,“全社会兴起了创业创新的高潮”是实践,先进的认识指导了实践,体现认识通过实践改造世界。A选项说法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选项说法错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D选项是唯心史观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C。
684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初产生于苏联
C.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原子是物质的最终层次
【答案】A。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B项应为德国,马哲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C项马哲不包含唯心主义。马哲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态。D项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不是马哲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684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不包括()。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价值规律
【答案】D。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理论观点。故本题答案为D。
684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三个有利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
B.“经济新常态”和“中国梦”思想
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
【答案】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特是第二次飞跃。
6847.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A.通货紧缩
B.通货膨胀
C.资本积累
D.资本扩大
【答案】B。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物价持续稳定下降的现象。资本积累来源于剩余价值,本质是扩大再生产。故本题答案为B。
6848.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A.个体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贸经济
【答案】B。集体经济属于公有经济的一种。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故本题答案为B。
6849.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需要做到()。
A.推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B.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服务业
C.推进城乡,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
D.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答案】D。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故本题答案为D。
6850.下列不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A.甲乙两个公司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
B.胡某与其弟弟因继承发生的纠纷
C.杨某与其供职的公司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D.赵某与行政机关因罚款数额发生的纠纷
【答案】D。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D 项赵某与行政机关之间不是平等主体,因此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而是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加以调整。故本题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