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习通网课答案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一)
- 3、求学习通毛概(新版)答案
- 4、学习通马原题库在哪看
- 5、超星尔雅学习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复旦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悔桥敏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关键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碧枝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运动
消雹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关键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2。A3。C4。B5。C6。B7。C8。A9。D10。A11。A12。C13。D14。A15。C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10。ABCD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切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着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着重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着重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一)
第 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着重(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4.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含有的客观内容
B.认识的客体
C.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D.客观存在
5.真理和客观真理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真理包含客观真理
C.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D.自然科学的真理是客观真理,社会科学的真理不是客观真理
6.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主观性原则
B.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C.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7.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绝对确定的
B.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B.实践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11.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归纳方法B.分析方法
C.综合方法D.演绎方法
12.“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诡辩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13.“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辩证反映论B.经验论
C.辩证唯物论D.不可知论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质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经验论B.反映论
C.科学实验D.实践论
15.“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着重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着重认识对敏中实践的作用
B.着重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直观和反思的关系
C.实践和反映的关系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础的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桥亏山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8.正确理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9.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认识B.理空锋性
C.主体性D.实践
2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是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科学技术是最关键的实践
D.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C.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22.“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片面着重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B.对历史和逻辑的关系的错位
C.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切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B.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2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哲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5.“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切、更正确、更全然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切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础的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实质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积累的过程
C.科学实验
D.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动的活动
28.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C.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29.“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着重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着重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0.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B.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C.认识过程的结束
D.认识过程的初始阶段
3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根本属性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有用性B.客观性
C.相对性D.阶级性
3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客观世界B.感性认识
C.理性认识D.实践
3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二、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内涵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2.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世界的可知性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D.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感性认识是直觉的,理性认识是理性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理论
C.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4.实践之所以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实践(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给认识提出新课题,规定认识发展的方向
B.为新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C.为人们认识新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提升
5.尽管历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C.客观规律的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6.“只要迈进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进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一观点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向谬误转化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
B.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C.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D.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8.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
9.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永远不变的
C.实践最终一定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实践标准不具有相对性
10.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是否符合马列主义
B.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11.“跟着感觉走”的说法,在实质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人本主义的观点
D.否定理性作用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从间接经验回到直接反映的转化
B.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过程
13.“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教条主义B.理论脱离实际
C.形而上学D.本本主义
14.关于认识的辩证过程,理解正确的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6.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猜测、顿悟、想象B.情感、意志、欲望
C.幻想、灵感、直觉D.分析和综合
17.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诱导作用B.指导作用C.预见作用D.激发作用
18.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C.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D.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1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
23.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表现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主体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
B.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任意选择
C.主体对信息的自觉选择
D.主体对信息的能动选择
2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熟知未必是真知
B.熟知未必不能是真知
C.真知可以源于熟知
D.真知必定首先是熟知
25.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理性认识(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起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D.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7.认识的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改变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D.提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种观点(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B.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前面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
29.“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互相转化
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
30.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原则
C.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既互为前提又互相适用,在发展中二者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
3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具有直接现实性
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33.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B.难以直接实践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
C.逻辑证明给实践以理论根据
D.逻辑证明以实践标准为基础
34.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35.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制定
B.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
C.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36.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在其过程中,人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求真原则B.务实原则
C.真理原则D.价值原则
37.割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会导致(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右的错误B.客观唯心论
C.“左”的错误D.教条主义
38.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B.所有的认识的真理性是相对的
C.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D.归纳法的不完满性
39.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价值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为现实基础
B.价值是客体客观所具有的
C.价值必须以人的客观需要为前提
D.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40.价值具有的特性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客观性B.可替代性
C.工具理性D.主体性
41.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对实践关系的正确认识
B.对道德关系的正确认识
C.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D.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
求学习通毛概(新版)答案
第一题:
第二题:
扩展资料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知识点: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瞎颂滚。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了解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了解这一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从而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解中国社会磨余取得新民主主樱握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通马原题库在哪看
1、首先打开手机,打开学习通软件,在首页点开我的课程。樱肢如图所示:
2、点开所要答题的课程并点进章节测试。如图所示:
3、长按复制题目后点开微信。如图所示:
4、在微信上找到查找的功能。如图扒腊所示:
5、在搜索栏查找超星学习通答案,这时候大家就会看到超星学春颂滑习通的小程序。如图所示:
6、把在超星学习通软件复制的题目粘贴到搜索栏。如图所示:
7、点击查询。答案就出来了。如图所示:
超星尔雅学习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复旦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
超星尔雅学习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复旦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
1.1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
A、《马克思的幽灵》
B、《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正确答案:C
2、在海德格野州余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
A、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颂滚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A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三个关键词上。
A、认识
B、认知
C、继承
D、批判
正确答案:D
4、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
A、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正确答案:BCD
5、1999年英国BBC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
正确答案:√
6、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
正确答案:X
1.2现代性、现代世界
1、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
A、资本、政治
B、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正确答案:B
2、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础的特征,其来源是()。
A、经济
B、政权
C、资本
D、法律
正确答案:C
3、以下人物中,()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正确答案:D
4、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
正确答案:X
5、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
正确答案:√
1.3什么叫原则高度
1、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
A、金银
B、铁和谷物
C、金银铁
D、工业和技术
正确答案:B
2、蒲鲁东认为财产是()。
A、资本
B、货币
C、盗窃
D、占有
正确答案:C
3、浪漫主义的批判缺乏原则高度,其判断依据是迹纤()。
A、是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B、是不是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维度中
C、是不是诉诸于特定的伦理
D、是不是真正诉诸于特定的社会改造
正确答案:B
4、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对现代性作出批判时认为货币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马克思学习通网课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马克思学习通网课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