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21世纪10年代
作为一个记录狂魔,我从小就有记录的习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记性不太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都想记录下来,很怕自己哪一天就忘记了。
很多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管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无法回避,只能去面对,那不如记录下来。
当未来的某一天,你再重新看一遍过去的记录时,便会觉得:原来那时候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真的坚持下来了。
我现在看回以前初中的日记、高中的日记、大学的日记,对比工作之后的日记,发现自己真的变了好多。
曾经那些看似黑暗的时光,如今看来其实真不叫事儿。
在不同的年纪会有不同的烦恼和压力,当时只觉“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你咬咬牙熬过去了,那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2019年就要过去了,我真是巴不得它赶紧过去,因为我真的好讨厌2019年。2020年是否会比2019年好,我们谁也不知道。正因为不知道,所以可以有所期待,至少有50%的可能是好的。
果然人一过了25岁,就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明显感到“时间惘惘的威胁”。最近,我一直在想,10年前是怎样的呢?
于是,我去翻看了自己以前写的东西,确实有一种打开尘封的盒子的感觉。不得不说,我挺欣赏过去的自己,有时候写的东西貌似思想还蛮深切。
↓↓↓你还记得2009年吗?(翻了一下我2012年写的回忆2009年的博客,原来那一年是这样的)
今晚上微积分的时候,因为听不进去,于是我就在回忆往事。我总喜欢回忆高一那年,我们在郊区的分教部“封闭式”的日子。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段回忆情有独钟。回忆太多,我就罗列些关键词好了,每个关键词背后都有它的故事。
反叛、青涩与暧昧,恼人的军训与轰隆隆的火车声,停电时点蜡烛晚自习,一周上课六天半,一下课就冲饭堂,宿舍的斗争和盗窃风波,承包了很多“金曲”的校园广播站。
许嵩,五月天,《知足》《有何不可》《清明雨上》《断桥残雪》《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棉花糖》《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这些都成为了那段时光的专属旋律;还有常规栏目生日点播;以及每天天还没亮,广播站就已经开始播报新闻。
还有腥臭的鱼塘,周考与月考,每周一集会时国旗下的演讲,我很厌恶的课间操,垄断的小卖部,大家都很爱的方便面与过桥米线,排队打热水,男女分饭堂吃饭。
星期天很多人都会出校,回家的回家,逛街的逛街,有时候分外寂寥;饭堂每到周末都会大清洁,每当这时去饭堂吃饭的时候,地板都是刚拖过的,湿漉漉的,桌子椅子都比平时干净,但也是湿湿的。所以整个饭堂就像是在水里浸泡过的感觉,因此在我的记忆中,分教部的星期天都是湿湿的。
我们那枇杷润喉糖口味的短暂的友谊,为我们伤透了脑筋的班主任,我们班的座位改革——男女混坐;我那个性叛逆上课总迟到超爱抽烟但是有点小帅的男同桌;饭堂的晚上总是集聚了吃宵夜的人们,黑漆漆的操场满是散步的人儿以及约会的小情侣,藏书量极少的图书馆,热闹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分班后的伤感与惆怅。
还有那条从分教部通往外界的小破路,一到下雨就泥泞不堪。但我还是很喜欢它,路的两边是绿意盎然的野生草木,再走一段距离,便是一座一直都在施工中的勉强称为“桥”的地方,旁边是村民种的稻谷,有时一阵风吹来,两岸稻花香扑鼻而来,真是惬意。
我更喜欢的是那浩浩荡荡的队伍。每到放假,大家三五成群一起地走到外面的车站。这种感觉总让我感到踏实,或许是因为不管怎样都会遇到自己认识的同学吧,也可能是觉得我们都是一样的,因为分教部就像一个小小的聚落,我们都是身不由己又乐在其中的一员。
现在我依然会想起那个小小的、甚至简陋的地方,它旁边的腥臭的鱼塘,总会吹来阵阵的饲料的腥味,鱼塘里的鸭子在水面上游荡,“嘎嘎”地叫着;看那校园里,操场上有人踢着球……
那一年,2009年。
↓↓↓还有那些想对自己翻白眼的时候(以前写的东西里,有一些想法现在我看了都觉得“what???”)
当年21岁竟说自己老了?并且为自己的花痴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最近,我有種特別大的感受就是——年輕真好。我覺得自己老了,不知道爲什麽,就覺得自己已經算不上是年輕人了,我特別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去瘋狂一把,轟轟烈烈地勇敢一回。
今晚我內心忽然有種感悟:年齡上的老去其實奪不去青春,心態上的老去才是真正的青春已逝。
我決定不管以後自己將會如何衰老,我都要保持一颗年輕的心。
心態不老,就永遠不會老。
很多人會覺得我很花癡,但是花癡不也是青春的表現嗎?因為有青春的資本才敢去花癡,因為你覺得會或许。當你老了,想花癡都覺得心虛。
当年曾经暗恋过一个男生,真的是因为对方帅才花痴的,但还是屈服于点名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最近太累了,生活变得一团糟。生活的节奏和规律都打乱了,让我开始不知所措。
我想,像我这样的人,应该还是会坚持下去的吧。因为我够花痴吗?这是我的自嘲,也是真实的描述,我还是很享受看帅哥的观感愉悦的。
我今晚本来想着要不要逃课去旁听,想知道会不会见到你。但是,我还是畏惧于点名的魔爪之下,不知道你有没有去上课。
不得不说,你的新发型真的不怎么样。我还是比较喜欢你以前的发型,现在的卷发不适合你。
一直对自己“花痴”的个性了解得很透彻
曾经我幻想过我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走在安静的林荫小道上,道路两旁的围墙爬满了绿意盎然的藤蔓,太阳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我身上洒下斑驳的光。
他穿着干净的白色衬衫,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经过,微风吹起他的衣角。
白衣胜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中的校服就是白衬衫,所以我总是对穿白衬衫的男生有好感,白衬衫总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
果然,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花痴啊!
戏精就是喝个菠萝啤也很多戏
“啪”,“呲”,微微有些小气泡,往玻璃杯里倒入这淡黄色的液体,然后变得满是泡沫,“滋滋滋”地慢慢消失,一粒粒小小的气泡从杯底慢慢地飘上来。
刹那间,觉得有点美。
举起手中的杯子,透过淡黄色的液体看周围的一切,白色的灯光变得昏黄,但却依旧很明亮。昏黄的灯光投在斑驳的墙上,又有点像泛黄的老照片。
我喜欢此时的夜阑人静,就这样静静地听着歌,一字一字地敲击着键盘,记录着此时的万千思绪。
黑夜给了你一些东西,但也拿走了一些东西,黑夜终究还是剥夺了一些自由。
自己从来不是刻苦勤奋的人,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2012年已经到来10天了,我还没为我逝去的2011年作结。2011年,有太多太多的事让我去感慨、去回忆了。
其实对于高三的记忆,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三的状态。
论勤奋,我真的比不上其他人,还经常放空发呆,没事就乱逛。
偶尔挑灯夜战一下,或者在被窝里写我的日记,上我的网,看我的微博。
但我知道这不是一种颓靡,我只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我只是喜欢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虽然有时候显得有点散漫。
大概距离高考一百多天的时候,我除了忙着奋战高考外,同时我也忙着记录自己的高三点滴,记录这个时期我内心真正的想法。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那时候的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虽然我一直追求自由的状态,但是那个时期被大学梦鞭策着去奋斗的日子真的很充实,把教材、复习资料翻看过无数遍,刷过无数套题,特别是数学。
话说那个时候我刷过的数学题比我任何时候的都多,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直以来我最烂的数学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想想,我还真佩服我自己,同时也为那时候的我捏了一把汗。
因为不满数学老师,我就索性不听他的课,我在他的课上做自己的事,其实是在刷数学题。
我知道他知道我不喜欢他的课,所以有时在课堂上让我们做题时,他就直接来敲我的桌子,说:“你怎么不做啊?快做一下。”
曾经有一次因为没完成作业,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个人在晚自习之后被他叫出去训了好久,当时真的超不爽的,虽然我知道的确是自己的错。
我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很爱“逃跑”和“流浪”的人
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想我就会逃离熟悉的城市和圈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流浪。
虽然目前貌似爱情离我很遥远,迫于世俗的目光,有时候也会有些焦虑,但更多时候觉得这是一种悲哀。
如果我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的而去做这样一件事,我打从心底里鄙视我自己。
既然爱情与缘分可遇不可求,那我还是把筹码放在自己身上,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付出更多力气与勇气。
我想,对的人迟早会在对的时间出现。
如果他慢慢来,那我就慢慢等;如果他不来,那我就好好过自己的一生。
↓↓↓来自2012年的“散装”正能量(20岁时对人生的思考,现在27岁的自己重看之后像打了鸡血)
人生的试题
当我们还呼吸着空气的时候,我们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
活着,就是对生命的思考过程,而死亡,或许我们所思考的一切都有了答案。
生与死,就像是一场考试。活着,就是我们的试题。人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吗?好像是,但好像又不是。
考试之前,也就是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个小婴儿,我们什么都不知道;长大的过程,便是我们的备考过程;长大了,该是决定自己的人生怎样活的时候了。
拿到试题之前,我们都不知道原来这套题这么难,当然也有简单的部分,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但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是会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地全力以赴呢?还是直接放弃这道题?
有的人就会直接跳过,这样得分怎么会高呢?有的人实在做不下去了,就选择了提前交卷,提前完结这场考试。
而有的人是“被交卷”,他们没有能力或者其他条件去做备考,正如生命中的意外,根本没有给他们机会去作答,就这么凶狠地剥夺了答题的机会,这便是生命中的不公。
这场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大部分都是主观题,当然也会夹杂着客观题。
作为这场考试的考生,不管我们的试题的难易程度如何,我们都要端正我们的态度。
对于已经交卷了的人,或许我们来不及对他们说些什么,但是请把他们的那份也一起努力。
有梦就去追
梦想,在现在这个社会,似乎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每个人都在为生计奔波劳碌着,无暇去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
或许现在的我们还有资格谈梦想,因为身处在校园里,接触到的一切没有社会那么复杂,更没有社会那么现实。
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当我们怀揣着梦想,并为之努力的时候,现实总有一种声音在你的耳边萦绕不绝:出路、就业、钱途。
我们终究逃不出这个现实的社会,我们面临着的是“梦想与面包”的命题,而不再是“爱情与面包”。
人总是要生存的,这就注定了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是不是就要屈服于现实了呢?当然不是。
当我们过分地将精力投入到物质层面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精神世界已经是一片荒漠?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有的人当着他的“学霸”,忙着考研、读博;有的人则积极投身实践中,各种兼职、各种社团;有的人则日复一日地上网、上网、上网...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同时要为自己负责,将来不要为此刻的自己后悔。
很多事情,关键的是过程。
每个人生命的最后结局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为何不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呢?
我希望,在我老的时候,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曾经为了梦想而很努力过。”
写在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一个冬天
“你比你想象中更加伟大”,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这句话,这是农夫的歌《伟大航道》的最后一句歌词。
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2019年对我来说,真的是“被生活狠狠地抽了好几个大耳光”,又或者能够说是“遭受了生活铁拳的好几顿毒打”,因此越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当做到了原本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悄无声息地变得更坚强,我想这也是“伟大”的一种吧。
“任何事,只要你接受就不痛苦。你不接受,就会一直痛苦。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成年人的第一课。”
其实你什么都不用怕,走着走着,又到了下一个回头看的日子。
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一定要化苦难为成就。

![[下载]2005-02-17 软件更新](/d/file/p/7eff0cd6127a3791bf893f02b5e5f8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