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会用基因技术改造类自己的基因吗?会根据职业需要定制基因吗?
人类未来用基因技术改造自己的基因是必然的,这是人类摆脱自然选择,实现自我进化的发展趋势。
生物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不少爱好者、科学家、工程师想象有一天能根据自身需要设计新生命体。一些处在监管范围之外,道德约束不强,未经许可的生物家也已经有了贸然的操作。这在人类对基因功能缺乏充分认识的当前,存在造成某种不可控风险的可能。
2017年乔赛亚–扎耶纳采用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CRISPR,将试剂注射到自己的前臂,希望得到理论上的这一区域肌肉的增加,以增大手臂的力量。他表示,基因改造后至今没有不适感。但多数生物专家对这种自行基因编辑的做法持谨慎态度,认为贸然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最大的问题是几乎不可逆转。因此与其给自己注射试剂,还不如去做运动。
2018年11月,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副教授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贺建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一事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被南方科技大学停薪留职。
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对基因功能的研究还很初级,每个人的基因背景也不尽相同,还不能精准预测一个基因改变对不同背景下基因组的影响,还需要解决很多科学和技术问题以及伦理问题。就目前水平来说,随意改变基因还是有不可控风险的。
并且生物科学领域普遍使用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虽然功能很强,但是会有很多脱靶,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其脱靶率依然是一个争议中的话题。
鉴于目前的状况,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来修饰人体无论从技术或者从伦理上都是极不适宜的,这使得目前基因改造研究主要用于疾病治疗。2004年中国批准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2017年,美国有三种基因疗法获批准上市,两种治疗癌症一种治疗遗传病。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治疗肺癌患者,已获得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用来治疗镰状细胞性贫血等某些遗传性疾病。
未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深入和完善,人类摆脱自然选择的限制,改变基因性状进化为新物种并不是没或许。
至于是否会依据职业需要制定基因的问题,首先应该是从人类最迫切的需要开始,即从人类本身的健康考虑。其次解决个体对自己基因的不满足,如形象、智力、认知等方面的不满足。也不排除个体依据自己对某一职业的爱好而选择制定基因。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