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邦

当前位置:首页 > 网课资讯

网课资讯

智慧树老子道德经考试圣人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而非《金钱经》?是不是要告诉我们“道德至上”,而非“金钱至上”呢

时间:2025-06-03 03:20:19 作者:暂无作者 浏览量:
内容页左侧

圣人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而非《金钱经》?是不是要告诉我们“道德至上”,而非“金钱至上”呢?

金钱怎能和道德作比?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金钱只是外物的一种,道和德是生命内在的永恒,在老子眼中,金钱如粪土,道德似日光。

作为人类的导师,老子要开示的是天道,以及如何遵循天道的智慧,至于金钱简直不值一提。你觉得呢?

《道德经》的精髓——“无”和“反”,你怎么看?

无与反,是不是《道德经》的精髓,值得探讨。

无。很好理解,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无序状态。道,能说什么也没有吗?老子言的很清楚,“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道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与看到的物不一样,无形无状无象,浑沌状态。

浑沌,无规律可言。故,道法自然,道自身的样子。解作道法自然规律,是错误的。“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能解作百姓都说我是自然规律吗?

反。适得其反。越是追求的东西,结果越是相反。儒家讲仁义,智慧,忠孝。越是追求这些,结果却相反,社会越是不稳定。故老子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道德经是指人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如何修养养自己的德。一个有道德之人如何把握自己的道要靠自己的德显示出道与德的关联。一个人的修养完全在自己的道中而行,如果失去了道的本体,德就不会在正确的道上而修行,道的本身完全在自己修行的路上而走好德。所以要完全依靠自己掌握天地之间本质,掌握着了道,德的本身依靠自己的德而行之,才有道与德的思想本身。主体为道和德思想要有着把摆自己的路,才有德的显现。

老子《道德经》中宇宙生成论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如何将其与现代科学融合起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有物混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这算是《道德经》中对宇宙生成论的一种解释吧,按字面可以理解为在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一“物”浑然而成,你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到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外力就能独立长存永不停歇,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的根本。估计这就是老子要阐述的“道”,然后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解读是与目前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有点类似,至少宇宙大爆炸模型中,对于宇宙诞生之前是无法解释的,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无”。

但《道德经》中对世界的认知和现代科学对宇宙的探索完全是两个领域,“道德经”不会去融合现代科学,也没有必要去融合。

《道德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占有关键的地位的,老子的思想以《道德经》为基础,第一次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一种哲学体系,自此以后,中国才有了一个可成系统的体系。所以说《道德经》是哲学,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文化。在哲学或文化的范围去解释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源和规律,也可以以此来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与人性的本质,引导你从天道到人道的哲学思考。

但要是说把《道德经》与科学结合,甚至让《道德经》的思想去引导科学研究,这就有点牵强附会了,哲学思想可以包罗万象,在古代哲学和科学是不分家的,古人可以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对很多自然现象进行规律性的进而对这个世界的本源进行思考,用哲学思想去解释这个世界,形成一套可以自洽的理论。比如古希腊的四元素说,还有我们的五行说,都是试图去解释那些自然现象如何发生,如何运行。但这些和后来发展出的现代科学思想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都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现代科学,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很多现代科学中的结论和理论都是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错,需要用实验不不断的验证,但现代科学就是在不断自我纠正和不断验证中发展的。有了相对论,我们也不能说牛顿力学是错的,不然中学课本上也不会出现了。你学建筑,搞工程,用牛顿力学足够了,但去研究恒星,星系,就得使用相对论了。

但哲学思想就不用去考虑那么多了,只要我这个哲学系统能够自圆其说就够了,不管是古时的事物,还是现在的世界,总能把你归类去解释,因为这些都是“虚”的,不需要去验证,更何况,很多理论和结论根本也无法去验证。在这个系统中是没有“错”的。

有人说《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即可道尽世间万物,对比同为思想之源多达万卷的佛经,还是划分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科学,其思想水准要高出不少。但你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道德经》的“少”才造就了后人解读的“多”。读道德经的门槛不高,几乎人人可读。有人初看,不知所云,细品,有点道理,再看,恍然大悟,但只有有超常智慧的人,才能研究透。这么看,就有点玄了。研究透是什么样的标准?怎样才算是研究透?研究透的人会有什么变化?妙在就是你研究透了你就知道了。打个比方,预言彩票号码,说给你0到9这几个数字,所有中奖号码的秘密都在这里了,只要你诚心去钻研,肯定能找出下一期的中奖号码,不然,你看看往期的号码,是不是都在这几个数字里,而且,也总有预测对了中奖的人。

对于《道德经》的解读能够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无法统一和应用,这也是《道德经》无法和现代科学相融合的原因。科学的要求是求实和严谨,可以有统一的标准,科学实验具备可重复性,理论具备可证伪性。

那要以《道德经》的思想去指引科学研究呢?我觉得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还不至于去蹭科学的热度吧。对于现在科学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学,总是有人认为古人早已洞悉,我们只是把古人所了解的又验证了一遍,然后把《道德经》中的内容硬往那些理论上靠,有贴金之疑。当然,这也是因为对这些科学理论很多人都听说过,都能说上个一二三,所以那些打着民族文化旗号的“经学家”才去蹭。怎么不见有人拿这些去指导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问题,凝聚态物理,霍奇猜想这些也很有名的问题,因为根本看不懂。毕竟,读再多的道德经也无法造出飞机,汽车和手机的。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看到的《道德经》通行本基本都是为王弼所注,但随着考古的发现,出现了1973年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1993年发现的竹简本,1973年发现的帛书本,这些版本都与现在的《道德经》有较大不同。比如竹简本只有二千言,全篇也没有《道》《德》两篇之区分,并且在章次上与帛书本,今本都有较大的差异,内容出入也比较大。这么看的话,《道德经》的原本我们还不一定找到,我们现在读到的《道德经》充其量算是翻版,那么其中的思想和产生的影响算是“正版”还是“盗版”呢?

《道德经》是本好书,但也不要过度神话《道德经》,也无需给《道德经》贴金,成为商业的幌子和学术的帽子。《道德经》由论宇宙而论人生,由论人生而论政治,其中所蕴含的高明的思想智慧,道法自然的哲学宗旨,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上善若水的人生态度,知止不殆的处事原则,以德报怨的应世情怀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去研读借鉴的,但还是让哲学的归哲学,科学的归科学吧。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名句默写常考?

【篇一】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篇二】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

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