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邦

当前位置:首页 > 网课资讯

网课资讯

工程材料网课答案学习通(工程材料 答案)

时间:2025-05-03 11:56:22 作者:暂无作者 浏览量:
本文目录一览:1、求帮忙下个答案: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课后答案 (庞国星)。谢谢,急2、机械工程材料 课后答案3、专升本土木工程材料看哪位老师的网课4、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求帮忙下个答案: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课后答案 (庞国星)。谢谢,急
  • 2、机械工程材料 课后答案
  • 3、专升本土木工程材料看哪位老师的网课
  • 4、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 5、土木工程材料彭小芹课后答案
  • 6、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孙齐磊课后答案

求帮忙下个答案: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课后答案 (庞国星)。谢谢,急

OK

下载好了,附镇蚂袜件查御激看

不过有个评论说,答案和题目不配套,这物或我可不管了……

-----------

答案是.hk格式,要使用他们的专门阅读器

机械工程材料 课后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

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戚竖,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敬裂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升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高稿大上的力相互抵消均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答:①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也越大。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行,但当冷速达到一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子的扩散能力减弱。③过冷度增大,Δ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加得快,提升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8.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①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大。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9.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

答:①采用的方法:变质处理,钢模铸造以及在砂模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方法来控制晶粒大小。②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升了形核率,细化晶粒。③机械振动、搅拌。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热加工、冷加工。

答: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迅速增加;塑性、韧性迅速下降的现象。

回复:为了消除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将变形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以使其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在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的活动能力不大,这时金属的晶粒大小和形状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在晶内发生点缺陷的消失以及位错的迁移等变化,这时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塑性等机械性能变化不大,而只是使内应力及电阻率等性能显著降低。此阶段为回复阶段。

再结晶: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原子也具有较大的活动能力,使晶粒的外形开始变化。从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和变形前的晶粒形状相似,晶格类型相同,把这一阶段称为“再结晶”。

热加工:将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一定温度进行压力加工。

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

2.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

答: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至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大,晶粒破碎的程度愈大,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而被拉长。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于晶粒破碎和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将迅速增大,即强度和硬度显著提升,而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所谓“加工硬化”现象。②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会给金属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钢板在冷轧过程中会越轧越硬,以致最后轧不动。另外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加工硬化现象,来提升金属强度和硬度,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来提升钢丝的强度的。加工硬化也是某些压力加工工艺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如冷拉钢丝拉过模孔的部分,由于发生了加工硬化,不再继续变形而使变形转移到尚未拉过模孔的部分,这样钢丝才可以继续通过模孔而成形。

3.划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主要是再结晶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为冷加工,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反之为热加工,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被再结晶所消除。

4.与冷加工比较,热加工给金属件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答:(1)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焊合,从而使其致密度得以提升。

(2)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和柱状晶破碎,从而使晶粒细化,机械性能提升。

(3)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分布发生改变,使它们沿着变形的方向细碎拉长,形成热压力加工“纤维组织”(流线),使纵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显著大于横向。如果合理利用热加工流线,尽量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方向一致,而与外加切应力或冲击力相垂直,可提升零件使用寿命。

5.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答:晶界是阻碍位错运动的,而各晶粒位向不同,互相约束,也阻碍晶粒的变形。金属的晶粒愈细,其晶界总面积愈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便愈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也愈大。金属的晶粒愈细强度愈高。同时晶粒愈细,金属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便越多,变形时同样的变形量便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均匀的变形,而不致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纹的过早产生和发展。塑性,韧性也越好。

6.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答:①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②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显著提升,而塑性和韧性下降;③织构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的晶粒会被破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大体一致,产生织构现象;④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或晶粒内各部分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形成残余的内应力,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利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

7.分析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强化作用?

答: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位错缠结加剧,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的增加。这样,金属的塑性变形就变得困难,要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大外力,因此提升了金属的强度。

8.已知金属钨、铁、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327℃、232℃,试计算这些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和铁在1100℃下的加工、铅和锡在室温(20℃)下的加工各为何种加工?

答:T再=0.4T熔;钨T再=[0.4(3380+273)]-273=1188.2℃; 铁T再=[0.4(1538+273)]-273=451.4℃; 铅T再=[0.4(327+273)]-273=-33℃; 锡T再=[0.4(232+273)]-273=-71℃.由于钨T再为1188.2℃>1100℃,因此属于热加工;铁T再为451.4℃<1100℃,因此属于冷加工;铅T再为-33℃<20℃,属于冷加工;锡T再为-71<20℃,属于冷加工。

9.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法(即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齿面得以强化。试分析强化原因。

答:高速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工件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定厚度的加工硬化层,使齿面的强度、硬度升高。

第三章合金的结构与二元状态图

1.解释下列名词:

合金,组元,相,相图;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机械混合物;枝晶偏析,比重偏析;固溶强化,弥散强化。

答: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础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均称之为相。

相图:用来表示合金系中各个合金的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称为相图。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格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相,称为金属间化合物。它的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用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机械混合物:合金的组织由不同的相以不同的比例机械的混合在一起,称机械混合物。

枝晶偏析:实际生产中,合金冷却速度快,原子扩散不充分,使得先结晶出来的固溶体合金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含低熔点组元较

多,这种在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枝晶偏析。

比重偏析:比重偏析是由组成相与溶液之间的密度差别所引起的。如果先共晶相与溶液之间的密度差别较大,则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凝固时,先共晶相便会在液体中上浮或下沉,从而导致结晶后铸件上下部分的化学成分不一致,产生比重偏析。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弥散强化:合金中以固溶体为主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会提升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强化方式为弥散强化。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答: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一部分原子而组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填充在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即间隙固溶体。

2)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

相组成物:合金的基本组成相。

组织组成物:合金显微组织中的独立组成部分。

3.下列元素在α-Fe 中形成哪几种固溶体?

Si、C、N、Cr、Mn

答:Si、Cr、Mn形成置换固溶体;C、N形成间隙固溶体。

4.试述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固溶强化:溶质原子溶入后,要引起溶剂金属的晶格产生畸变,进而位错运动时受到阻力增大。

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本身有很高的硬度,因此合金中以固溶体为基体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均匀细小弥散分布时,会提升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用金属间化合物来强化合金的方式为弥散强化。

加工强化:通过产生塑性变形来增大位错密度,从而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引起塑性变形抗力的增加,提升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区别: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都是利用合金的组成相来强化合金,固溶强化是通过产生晶格畸变,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来强化合金;弥散强化是利用金属化合物本身的高强度和硬度来强化合金;而加工强化是通过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增大位错密度以增大位错运动阻力来强化合金;三者相比,通过固溶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低,但塑性、韧性最好,加工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高,但塑韧性最差,弥散强化介于两者之间。

5.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

答:在结构上: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同,而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在性能上:形成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都能强化合金,但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比金属间化合物低,塑性、韧性比金属间化合物好,也就是固溶体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6. 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这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答: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包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外一种固相的反应过程。

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共同点:反应都是在恒温下发生,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具有特定成分的相,都处于三相均衡状态。

不同点: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析反应是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而包晶反应是一种液相与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

7.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哪些关系?

答: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状态与温度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8.在二元合金相图中应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什么?

答:应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合金相互均衡两相的成分和相对含量。

9. 已知A(熔点 600℃)与B(500℃) 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 300℃时A溶于 B 的最大溶解度为 30%室温时为10%,但B不溶于A;在 300℃时,含 40% B 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现要求:

1)作出A-B 合金相图;

2)分析 20% A,45%A,80%A 等合金的结晶过程,并确定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相对量。

答:(1)

(2)20%A合金如图①:

合金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当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α固溶体,至2点结束,2~3点之间合金全部由α固溶体所组成,但当合金冷到3点以下,由于固溶体α的浓度超过了它的溶解度限度,于是从固溶体α中析出二次相A,因此最终显微组织:α+AⅡ

相组成物: α+A

A=(90-80/90)100%=11%α=1-A%=89%

45%A合金如图②:

合金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α固溶体,此时液相线成分沿线BE变化,固相线成分沿BD线变化,当冷至2点时,液相线成分到达E点,发生共晶反应,形成(A+α)共晶体,合金自2点冷至室温过程中,自中析出二次相AⅡ,因而合金②室温组织:

AⅡ+α+(A+α)相组成物:A+α

组织:AⅡ=(70-55)/70100%=21%α=1- AⅡ=79%

A+α=(70-55)/(70-40)100%=50%

相:A=(90-55)/90100%=50%α=1-A%=50%

80%A合金如图③:

合金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A,此时液相线成分沿AE线变化,冷至2点时,液相线成分到达点,发生共晶反应,形成(A+α)共晶体,因而合金③的室温组织:A+ (A+α)

相组成物:A+α

组织:A=(40-20)/40100%=50%A+α=1-A%=50%

相:A=(90-20)/90100%=78%α=1-A%=22%

10.某合金相图如图所示。

1)试标注①—④空白区域中存在相的名称;

2)指出此相图包括哪几种转变类型;

3)说明合金Ⅰ的均衡结晶过程及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答:(1)①:L+γ②: γ+β③: β+(α+β)④: β+αⅡ

(2)匀晶转变;共析转变

(3)合金①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γ固溶体至2点结束,2~3点之间合金全部由γ固溶体所组成,3点以下,开始从γ固溶体中析出α固溶体,冷至4点时合金全部由α固溶体所组成,4~5之间全部由α固溶体所组成,冷到5点以下,由于α固溶体的浓度超过了它的溶解度限度,从α中析出第二相β固溶体,最终得到室稳下的显微组织: α+βⅡ

11.有形状、尺寸相同的两个 Cu-Ni 合金铸件,一个含 90% Ni另一个含 50% Ni,铸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较严重?

答:含 50% Ni的Cu-Ni 合金铸件偏析较严重。在实际冷却过程中,由于冷速较快,使得先结晶部分含高熔点组元多,后结晶部分含低熔点组元多,因为含 50% Ni的Cu-Ni 合金铸件固相线与液相线范围比含 90% Ni铸件宽,因此它所造成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要比含 90% Ni的Cu-Ni 合金铸件严重。

第四章铁碳合金

1.何谓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试画出纯铁的结晶冷却曲线和晶体结构变化图。

答:由于条件(温度或压力)变化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转变,称同素异构转变。

2.为什么γ-Fe 和α- Fe 的比容不同?一块质量一定的铁发生(γ-Fe →α-Fe )转变时,其体积如何变化?

答:因为γ-Fe和α- Fe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γ-Fe的致密度为74%,α- Fe的致密度为68%,因此一块质量一定的铁发生(γ-Fe →α-Fe )转变时体积将发生膨胀。

3.何谓铁素体(F),奥氏体(A),渗碳体(Fe3C),珠光体(P),莱氏体(Ld)?它们的结构、组织形态、性能等各有何特点?

答:铁素体(F):铁素体是碳在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由于碳在中的溶解度`很小,它的性能与纯铁相近。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它在钢中一般呈块状或片状。

奥氏体(A):奥氏体是碳在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因其晶格间隙尺寸较大,故碳在中的溶解度较大。有很好的塑性。

渗碳体(Fe3C):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在钢中以片状存在或网络状存在于晶界。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有时呈鱼骨状。

珠光体(P):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珠光体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较差。

莱氏体(Ld):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在莱氏体中,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呈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由于渗碳体很脆,所以莱氏体是塑性很差的组织。

4.Fe-Fe3C合金相图有何作用?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又有何局限性?

答:①碳钢和铸铁都是铁碳合金,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重要工具,了解与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对于钢铁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各种热加工工艺的

专升本土木工程材料看哪位老师的网课

郝丽娜老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

工管191班、工管192班本学期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由郝丽娜老师主讲。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郝丽娜老师依托超星直播客户端与超星学习通开展开展了在线教学,她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对在线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形成了一系列如“学习目标卡”“学生预习指南”“土木工程材银判料学习秘籍”“学习评价量表”等锋喊改流程文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每堂课,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全渗烂过程。

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8、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的是什么性能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抗拉强度、弯曲强度、伸长率11、韧性断裂巧中指金属被拉断有塑性的伸长变没前形 脆性断裂 指金属被拉断有塑性的无伸枯宽清长变形 疲劳断裂指金属在反复弯曲的作用下出现分层起皮的现象。我只知道这些了

土木工程材料彭小芹课后答案

1. 土木工程材料彭小芹知识点

土木工程材料彭小芹知识点1.土木工程材料重点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土木工程材料用钢材和铝合金、木材、砌筑材料、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水泥、建筑砂浆、混凝土、

绪论

重点知识提要

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重点知识提要

习题与解答

第二章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重点知识提要

习题与解答

第三章 水泥

重点知识提要

习题与解答

第四章 混凝土

重点知识提要高分子建筑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建筑功能材料等

2.岩土工程师考试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有哪些

1。

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是多少?(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h 30min) 2。目前所用的墙体材料有哪些种类?(砖、砌块、板材和材石等) 3。

常用的五大水泥是哪五个?(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 4。 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砂浆的和易性?和易性不良的混凝土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现分层离析、泌水、?) 5。

石油沥青三组分和四组分分析方法把沥青分为哪几个组分,各组分的作用,沥青的主要性质有哪些,在实验室内通常用什么方法测试? 三组分:分离为油分、树脂和沥青质三个组分。 各组分作用性质P172 四组分:分离为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四组分。

各组分作用性质P174 6。混凝土主要有有哪些变形?混凝土的耐久性盯晌迟包括什么内容? (1)化学变形。

(2)干湿变形。 (3)温度变形。

(4)混凝土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5)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徐变。

P118-120 耐久性是混凝土在使用环境下抵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破坏的能力。混凝土的耐久性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和碱集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 P121 8。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有哪些,其对强度,水化热的贡献有多大?其反应速度大小关系。其反应后的产物又是什么? ①硅酸三钙(简称C3S)②硅酸二钙(简称C2S)③铝酸三钙(简称C3A)④铁铝酸四钙(简称C4AF)⑤其它矿物组成——少量的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及少量的碱(氧化钠和氧化钾)。

(1)C3S ? 硅酸三钙在常温下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氢氧化3CaO·SiO2+n H2O=x CaO·SiO2·yH2O+(3-x)Ca(OH)2 ? C3S在最初四个星期内强度发展迅速,它实际上决定着硅酸盐水泥四个星期以内的强度;C3S的水化热较多,其含量也最多,故它放出的热量最多。 (2) C2S ? β-C2S的水化与C3S相似,只不过水化速度慢而已。

2CaO·SiO2+n H2O=x CaO·SiO2·yH2O+(2-x)Ca(OH)2 所形成的水化硅酸钙在C/S和形貌方面与C3S水凯李化生成的都无大区别,故也称为C-S-H凝胶。 C2S的硬化速度慢,在大约4个星期后才发挥其强度作用,约一年左右达到C3S四个星期的发挥程度;而其水化热少。

(3) C3A ? 铝酸三钙的水化迅速,放热快。 ?其水化产物组成和结构受液相CaO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先生成介稳状态的水化铝酸钙,最终转化为水石榴石(C3AH6)。

在有石膏的情况下,C3A水化的最终产物与起石膏掺入量有关。最初形成的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简称钙矾石,常用AFt表示。

若石膏在C3A完全水化前耗尽,则钙矾石与C3A作用转化为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 ? C3A硬化速度最快,但强度低,其对硅酸盐水泥在1~3 d或稍长的时间内的强度起到一定作用;C3A的水化热多。

(4)C4AF ? 水泥熟料中铁相固溶体可用C4AF作为代表。它的水化速率比C3A略慢,水化热较低,即使单独水化也不会引起快凝。

其水化反应及其产物与C3A很相似。 ? C4AF的硬化速度也较快,但强度低,其对硅酸盐水泥的强度贡献小。

9。 沥青掺配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进行掺配时,为了不使掺配后的沥青胶体结构破坏,应选用表面张力相近和化学性质相似的沥青。

掺配沥青一般是指以同种沥青的不同标号按一定比例互相掺配而制成的沥青。谨笑施工中,若采用一种沥青不能满足配制沥青胶所要求的软化点时,可采用两种或三种沥青进行掺配。

一般认为掺配时要注意同源,即用同属石油沥青或同属煤沥青来掺配。 10。

低碳钢受拉至断裂经历哪些过程,各过程里的主要参数及意义。例如强屈比代表什么? (1)弹性阶段。

应力与应变之比为常数,称为弹性模量,即E=б/ε。这个阶段的最大应力称为比例极限бp。

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即材料的刚度,它是钢材在静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构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2)屈服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用бs表示。

(3)强化阶段。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бb。

3.请问在土木工程"中间柱"的定义是什麽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木工程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 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 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孙齐磊课后答案

孙齐磊、邓化凌编写的《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国普通高校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而编写的。 本书以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为主线,以工程材料的选用为重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针对“中国制造”发展实际和需要,强化了新材料的选用比例,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全书内容包括:工程材料性能,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和二元合金相图,金属的热处理,工业启吵用钢与铸铁,非铁合金及粉末冶金材料,聚合物、无机与复合材料,新型材料,以及衡旁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等层次院校咐旁橡的通用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于工程材料网课答案学习通和工程材料 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